动力电池检测法规与标准
2025.09.10
一、 核心领域:动力电池检测标准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其检测标准最为关键。
GB 38031-2020《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
地位:中国的强制性国家标准,是电池安全的入门槛和底线。
核心内容:规定了电池系统在热失控、振动、机械冲击、模拟碰撞、挤压、湿热循环等严苛测试下的安全要求。特别是要求电池系统在发生热失控后,必须保证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为乘员预留安全逃生时间。
新闻价值:任何一款在中国销售的新能源汽车,其电池都必须通过此项测试。新闻中常提到的“电池包安全测试”多指此项标准。
UNECE R100.03 (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法规第100号)
地位:国际公认的电动汽车安全法规,是进入欧洲市场的强制性认证。
核心内容:涵盖了电动汽车的电气安全(防触电保护)、电池安全(机械完整性、环境可靠性、热失控扩散) 等要求。其最新版本(R100.03)的要求比国标更为全面和严格。
新闻价值:中国品牌电动车若要出口欧洲,必须获得R100认证。相关新闻常与“出海”、“获得欧洲认证”等关键词一同出现。
UL 2580 (美国安全检测实验室标准)
地位:北美市场广泛接受的电池安全标准,并非强制法规但极具权威性。
核心内容:对电池的滥用测试(短路、过充、挤压等)、环境测试、性能测试有详细规定,在某些测试项上要求比国标更苛刻。
新闻价值:通常用于证明电池产品具有极高的安全品质,常见于电池厂商或高端车型的新闻稿中,作为其“超高安全性”的背书。
二、 整车层级:电磁兼容与功能安全
车辆作为一个整体,其电磁干扰和系统功能安全至关重要。
GB 34660-2017《道路车辆 电磁兼容性要求和试验方法》
地位:中国的强制性标准,确保车辆自身和外界电磁环境的和谐共存。
核心内容:要求车辆既不能对外界产生过量的电磁干扰(影响其他电子设备),自身也要有足够的抗干扰能力(保证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稳定运行)。
新闻价值:如果某车型被曝出“电磁干扰超标”或“中控黑屏、刹车失灵疑因信号干扰”,都与这项标准相关。
ISO 26262《道路车辆 功能安全》
地位:国际通用的汽车电子电气系统功能安全标准,虽非强制,但已成为行业标杆。
核心内容:这是一套完整的流程标准,从管理、设计、测试到生产,全流程确保由电子系统故障导致的风险可控。尤其适用于BMS(电池管理系统)、MCU(电机控制器)、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 等。
新闻价值:新闻中常提到的“某某系统达到ASIL D等级”(汽车安全完整性等级最高级),即出自此标准。它是衡量车企研发体系和产品可靠性的关键指标。
三、 配套设施:充电接口与安全
“车-桩”协同发展,接口统一和安全是基础。
GB/T 18487.1-2015《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 第1部分:通用要求》
地位:中国充电接口的统一标准,定义了交流慢充和直流快充的物理接口、通信协议和安全要求。
核心内容:确保了不同品牌的车辆和充电桩之间能够安全、可靠地连接和充电。
新闻价值:关于“充电兼容性”、“即插即充”、“大功率充电”等新闻都与此标准及其后续修订版本密切相关。
上一篇
重磅!多晶硅、组件、逆变器强制性国标来了!
该文件规定了晶体硅光伏组件和光伏并网逆变器的能效等级、能效限定值及测试方法。适用于晶体硅光伏组件和光伏并网逆变器,其中光伏并网逆变器包括集中式光伏并网逆变器、组串式光伏并网逆变器以及预装式光伏逆变一体机的光伏并网逆变器部分。
2025.09.17
下一篇
中国储能强制性国标正式实施
中国首部储能用锂电池安全强制性国家标准GB44240-2024正式生效,首次将安全要求从"推荐性"升级为"强制性"。新标准涵盖23项严苛测试,对电池全生命周期进行规范,包括设计制造、运输安装到运维回收等各个环节。作为全球储能电池主要供应国,中国此次推出的强制性国标不仅将重塑国内产业格局,更将为国际规则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对中国储能产业全球化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2025.08.28